互联网档案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事实上,它彻底改变了我们发现被遗忘作品的能力。让我以我目前正在努力恢复印刷的两本书为例来说明这一点。
第一本是格特鲁德·特里维廉 1939 年的小说,名为《预约恍惚》。《阿庇乌斯与弗吉尼亚》时知道她的。当时,网上至少有十几本二手书在卖。在寻找这本书的大约一周内,我花了不到 20 美元就买到了一本。我发现这本书的风格和内容都非常引人注目,于是便开始阅读特里维廉的其余作品,总共八部小说。虽然大多数都非常稀缺且价格昂贵,但我还是买到了。然而,她的最后一部小说《预约恍惚》却没有存世。事实上,现存的唯一副本是当时支持英国版权法的四个注册图书馆中的副本。我只能前往伦敦,从大英图书 企业电子邮件列表 馆获得读者卡,并坐在图书馆珍本室的一张桌子旁,拿着图书馆唯一的副本才能阅读这本书。从该书的状况来看,自其被收藏以来显然从未有人打开过。想要获得该书的副本并重新发行更是难上加难。
几年后,我偶然读到一篇关于萨拉·坎皮恩 1940 年小说《权宜之计》的评论。好奇心驱使我去寻找旧书,但一无所获。就像《预约恍惚》一样,该书仅有的几本副本也存放在英国的注册图书馆中。由于不再住在离伦敦很近的地方,我几乎要放弃希望了,直到我查看了互联网档案馆。瞧,不仅有《权宜之计》 ,还有其他坎皮恩其他同样罕见的小说的副本。我利用档案馆的借阅功能快速读完了《权宜之计》,被其独特的尖刻叙述者和她 20 世纪 30 年代卷入希特勒德国犹太人流散的故事所吸引。经过一番研究,我找到了坎皮恩的儿子(她的真名是玛丽·库尔顿·阿尔珀斯),并获得许可将这本书作为锅炉房出版社“恢复书籍”系列的一部分重新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