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本质上是性别化的,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战争的传统结构是男人去打仗,而女人留在家里照顾家庭。此外,战场本身也是性别化的:男人被杀,女人的身体则是战利品。历史一再表明,冲突和战争的爆发增加了妇女和女孩遭受战争罪行的风险,尤其是各种形式的性别暴力、任意杀戮、强奸和贩卖。可悲的是,正如这篇文章所表明的那样,乌克兰冲突也未能逃脱这种传统的性别战争结构。
这篇文章首先解释了战争与性暴力/性别暴力之间的联系,然后提醒读者过去 70 年来俄罗斯军队使用性暴力的情况。然后,文章重点介绍了乌克兰冲突中观察到的针对妇女的性别暴力类型,并重申了消除性犯罪和性别犯罪有罪不罚现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布朗米勒的《违背我们的意愿》一书回顾了武装冲突中强奸的历史,并提出了武装冲突中男性对女性实施性暴力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观点,自此,男性气质已成为学术界了解士兵行为的一个分析类别。
纵观历史,世界各地许多武装部队现在和过去都以男性为主。尽管苏联女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截至 2020 年 3 月,俄罗斯武装部队中只有41,000 名女性(即 4%)服役。因此,俄罗斯军队基本上是由男性组成的。最重要的是,“俄罗斯女性不允许担任前线战斗角色”,主要是因为军事系统中有一条不言而喻的绅士规则来保护女性。事实上,尽管女性与男性一起在部队服役,但她们在武装部队中被视为不同。例如,俄罗斯国防部为女兵组织选美比赛,并且“女性履行军事职责的能力经常在公开讨论中受到质疑”,理由是她们不适合某些角色。
这种对待军队中女性的态度,加上对群体服从的要求、忠诚的要求和军队内 德国 WhatsApp 号码 部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可避免地助长了不受谴责的集体行动(此处)。它产生了一种军事化的男性气质文化,并助长了“有害的男性气质”,这种气质被定义为一种极端的男性行为,导致男性之间展开竞赛,旨在向自己和群体中的其他人证明自己的男性气质。骑马的普京、练习柔道或腕力的普京就是这种理想化男性气质的缩影。有害的男性气质无疑与排斥文化密切相关:女性被视为根本不同的人。
俄罗斯军队的文化极其暴力。俄罗斯军队采用传统征兵制和专业合同制(“kontrakniki”)相结合的混合体制。几十年来,俄罗斯对年轻征兵的欺凌(或持续欺凌)(“dedovshchina”——祖父统治)文化一直困扰着军队(此处、此处和此处,第 77 段),高级征兵被鼓励殴打、虐待甚至强奸新兵。暴力成为常态,士兵们变得道德沦丧。此外,欧洲人权法院指出,这种行为“导致了无法无天和严重侵犯人权”(第 99 段)。换句话说,俄罗斯军队中不仅暴力猖獗,而且有罪不罚现象也十分猖獗。众所周知,缺乏让指挥官及其下属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组织文化是导致战争罪行发生的重要因素。
已经证实,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的暴力侵害妇女行为之间存在联系:“如果冲突前存在针对妇女和女孩的暴力和歧视文化,那么在冲突期间,这种文化将会加剧”(第 6 段)。事实上,暴力侵害妇女行为应被理解为“社会问题,而非个人问题”(第 9 段)。不幸的是,家庭暴力在俄罗斯十分普遍,这个问题早在 2004 年就已凸显,并在俄罗斯 2018 年普遍定期审议工作组报告中的许多国家建议中有所提及。2017 年,某些形式的家庭暴力被非刑事化,取而代之的是行政处罚。这些改革在2021 年遭到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的明确谴责(第 25 段),导致国家对此类暴力行为的反应减弱,欧洲人权法院对此提出了批评(第 100 段)。更根本的是,法律的变化导致对暴力侵害妇女的错误观念和刻板印象重新活跃并正常化(参见此处和此处,第 22-23 段)。这肯定会影响俄罗斯士兵对乌克兰妇女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