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研究在研究社会化(向作为武装组织成员的战斗人员传递规范、思想和信仰)时越来越多地强调这些影响。社会化在概念上不同于信息“培训”,它涉及目标行为者的内部态度和信仰向行为者更广泛的社区或组织靠拢。因此,战斗人员对国际人道法所体现的克制规范的社会化需要通过“正式”官方规范社会化过程(例如国际人道法培训和规范执行结构)以及“非正式”(基于同行)社会化过程来塑造战斗人员的信念。美国和乌干达 军队的研究提请人们注意这种“横向”规范社会化在军事单位中的重要作用。正如美国和澳大利亚军队最近对战争罪的调查所揭示的那样,非正式的单位规范可能会颠覆促进国际人道法的官方军事规范,即使得到了军队最高指挥领导层的认可。
重要的是,对社会影响和武装团体行为理解的这种演变也反映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过去几十年政策重点的转变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最初强调传播国际人道法原则,后来转向专注于将国际人道法融入武装团体的组织过程,这一转变最近达到顶峰,该组织重新强调战斗人员对国际人道法原则和更普遍的克制规范的社会化。因此,学术界和政策界对战斗人员对国际人道法规范的社会化重要性的共识不断增强。
尽管这种共识日益增多,但方法论上的重大困难仍然阻碍着对武装团体的社会化、培训和其他组织影响进行实证评估的尝试。行政和后勤因素可能会限制接触战斗人员(特别是在国家武装部队中),而伦理和法律考虑通常阻碍了使用随机实验——研究社会现象因果关系的“黄金标准”。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但最近的文献试图通过进一步实证研究社会化的影响来巩固现有知识。通过对战斗人员进行深入调查,美国军方研究人员发现,伊拉克战争战场道德培训计划显著减少了美国军人在战斗中的道德违规行为。同样,一项准实验研究发现,为期一周的瑞士军队训练计划提高了道德决策能力,而最近与荷兰军方进行的另一项定性研究考察了道德“培训师”课程的影响。
本文作者的最新调查研究发现,强化训练提高了美国军校学员对克制规范的采纳,但在经常无法解决的“战斗员三难困境”中,这些规范与军事优势和“武力保护”的相互竞争的价值观相平衡。相关研究还表明,规范的采纳也可能受到战斗员 印度 WhatsApp 号码 内部“道德基础”和意识形态一致性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2018 年的《战争中行为约束的根源》研究借鉴了原创学术研究(包括本文作者的研究),发现基于组织和社区规范和价值观的社会化会显著影响战斗员的态度和行为。战争中行为约束的根源项目后续学术研究,包括来自马里和南苏丹的案例研究,揭示了宗教和文化规范(以及与武装参与方和平民的人道参与)对暴力行为的影响。研究还揭示了规范社会化中的“等级悖论”,即对初级士兵影响最大的入伍小队领导者本身可能最不愿意采用行为约束规范。事实上,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认识到这种研究模式的价值,建立了一个新的行动研究中心,其他人道组织也越来越关注评估培训和其他举措,以促进遵守国际人道法规范。
国际人道法研究的未决问题与未来
虽然这一简短的分析只是触及了这一新兴文献的表面,但显然还需要在这一领域开展更多的工作。鉴于现代战争极其复杂的道德(和技术)背景,学者们现在认识到需要进行以规范、价值观和激励武装行动者的“更深层含义”为基础的国际人道法培训。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对国际人道法培训和社会化以及培训方法的有效性进行系统 研究——尤其是国家武装部队的培训——而我们对这些过程的理解仍然存在重大问题。哪些社会化方法——如讲座、讨论或战斗演习——在内化国际人道法原则方面最有效?哪些行为者(军事或其他)在向战斗人员传播国际人道法规范方面最有效?哪些规范内容最有利于战斗人员采纳——技术如何与这一规范传播过程互动?社会化过程应在多大程度上强调执法导向(“后果逻辑”)而不是规范(“适当性逻辑”)信息——以及在什么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