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苏联的解体和该国共产主义政权的垮台,波兰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转型——从苏联控制时期的计划经济、落后经济转变为先进、持续增长的经济,并成功度过了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另一方面,从政治角度来看,波兰并没有走同样的道路,考虑到近年来崛起的民族主义保守政府,这危及了在公民权利和社会权利方面取得的成就。
波兰民族主义的起源
波兰民族主义的核心因素是宗教和 BC 数据 国家不幸的历史。就宗教而言,估计总人口的91%为天主教徒,天主教堂不仅是一个宗教地标,也是一个社会和文化地标。这种特质在冷战期间得到加强,特别是在波兰人卡罗尔·沃伊蒂瓦 (Karol Wojtyla) 于 1978 年当选教皇之后。从那一刻起,教会成为反共战争的基本参考点,这也要归功于对团结运动的支持,并且仍然在该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由于与天主教会的紧密关系,波兰将自己视为东欧天主教的最后地标和保护者,因为其邻国大多信奉新教或东正教。
历史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波兰历史上曾是欧洲列强的争端之地,并经常遭受外国统治。多年来,民族主义成为反抗压迫者的一种形式,并有助于创造一种归属感,从而恢复波兰民族的意识。 “波兰悲剧”的概念在政治话语中持续存在,并被用来证明波兰外交政策的两个主要特点:不断担心再次被征服,因此旨在消除来自波兰境外的一切威胁,以及将俄罗斯视为敌人,这导致波兰政府严重依赖北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