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允许使用较低的阈值来诊断心肌梗死,但这是否能改善临床结局尚不清楚。
我们旨在确定引入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 (hs-cTnI) 检测(其性别特异性诊断阈值为第99百分位数)能否降低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后续心肌梗死或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
我们在苏格兰10家二级或三级医院开展了一项随机、阶梯楔形聚类对照试验,评估了在急诊科收治的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实施hs-cTnI检测的效果。
如果患者就诊时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且在标准检测和研究检测中均有心肌肌钙蛋白测量值,则符合纳入标准。
在6至12个月的验证阶段,hs-cTnI检测结果对治疗医生保密,并使用同期心肌肌钙蛋白I (cTnI)检测结果指导治疗。
医院被随机分配到早期实施组(n = 5家医院)或晚期实施组(n = 5家医院),其中高敏检 店铺 测和性别特异性第99百分位数诊断截止值在6个月验证阶段后立即引入,或延迟6个月引入。
经高敏检测重新分类的患者定义为hs-cTnI浓度升高,但cTnI浓度低于同期检测诊断截止值的患者。
主要结局是初次发病1年后发生的心肌梗死或心血管死亡。
使用调整后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比较了实施前后经高敏检测重新分类的患者的结果。
2013年至2016年间,共纳入48,282例连续患者(61岁,47%为女性),其中10,360例(21%)cTnI浓度高于正常值第99百分位数,这些结果通过现代检测方法或高敏检测方法确定。
高敏检测方法将10,360例未通过现代检测方法确定的心肌损伤或心肌梗死患者中的1,771例(17%)重新分类。
在重新分类的患者中,验证期 720 例患者中 105 例(15%)和实施期 1,051 例患者中 131 例(12%)在 1 年内发生了后续心肌梗死或心血管死亡(实施期 vs 验证期的调整后比值比 1.10,P=0.620)。
使用高灵敏度检测方法需要对 10,360 例心肌损伤或梗死患者中的 1,771 例(17%)进行重新分类,但与 1 年内心肌梗死或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降低无关。
该研究结果质疑心肌梗死的诊断阈值是否应基于来自正常参考人群的第 99 个百分位数。